韦伯太空望远镜近期在距离地球约1,400光年的火焰星云(Flame Nebula)中观测到自由漂浮的低质量天体——棕矮星,这些天体被称为“形成失败的恒星”,研究显示其形成的最低质量极限约为2倍木星质量。银河系内不太可能存在单独形成且质量低于2倍木星质量的天体,除非它们原本是行星,后来被抛射出母恒星系统。

恒星与棕矮星的形成

恒星和棕矮星都起源于分子云,当分子云塌缩并碎裂成较小的碎块时,这些碎块可能进一步演化为独立的星体。只有那些核心收缩到足够致密且温度足够高的碎块,才能点燃氢融合反应,成为真正的恒星,未能达到这一条件的碎块则继续塌缩,形成棕矮星。

棕矮星的特征与观测挑战

棕矮星缺乏稳定的能量来源,会随时间逐渐冷却并变得极为昏暗,使得它们的观测变得非常困难。在形成初期,棕矮星仍具有较高的温度和亮度,可以通过红外线进行观测。

韦伯望远镜的突破性观测

韦伯太空望远镜凭借其在红外线波段的高灵敏度,突破了以往的探测极限。天文学家首次能够深入统计火焰星云内的棕矮星分布,并探测到极暗弱、质量最低的天体。

通过韦伯望远镜的观测,科学家能够更准确地分析棕矮星的分布和特性,为未来的天体物理学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