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专业中有句话说得好:“足以影响全身”,足弓并非一出生就完全成型,而是在年龄增长与运动刺激的过程中逐步发育完善的。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们行走的地面变得坚硬平整,再加上现在孩子运动较少、鞋子选择不合适等因素,会影响足弓发育,逐渐造成“足部过度旋前”,也就是俗称的扁平足。临床中发现,目前扁平足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如今市面上的鞋子五花八门,担心孩子足弓发育的家长,一定在为如何选择合适的鞋子而发愁,这篇文章就能帮到大家。

什么是足弓?

足弓是由骨骼(后足/中足/前足)、韧带、肌肉共同构成的弹性结构,分为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和横弓:

• 内侧纵弓(较高):缓冲冲击力,影响步态稳定性(扁平足通常指此弓塌陷)。

• 外侧纵弓(较低):提供支撑,与平衡相关。

• 横弓(前足):分散压力,影响脚掌的灵活性。

足弓的功能包括:

• 减震(如跑步时吸收地面反作用力);

• 支撑体重;

• 维持平衡适应不同地面,提供推进力。

什么样的足弓是好的足弓?

很多世界级的运动员也是扁平足,比如苏炳添、迈克尔·乔丹、科比、詹姆斯等,他们的扁平足与运动生涯的成绩似乎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并非足弓高就好,也不是足弓低就不好。

理想的足弓应具备:

• 适度高度:非绝对“高”或“低”,而是能在承重时轻微下压、非承重时回弹,兼具柔韧性和支撑性。

• 无疼痛或代偿:行走、跑跳时无足底/膝盖/腰背疼痛。

• 对称性:左右足弓形态基本一致,避免因单侧塌陷导致步态异常。

扁平足有什么危害?

一般来说,足弓较低会导致下肢力线不佳,在运动中容易出现脚跟/膝盖/脚底疼痛,小腿肚子酸痛甚至背痛等;当然,双侧足弓不等高,即一侧足弓高,另一侧足弓低,也容易出现骨盆高低与旋转变化,引发下肢原因的“脊柱侧弯”。

注意:儿童期轻度扁平足可能是正常的,需结合年龄和症状判断。高足弓(弓形足)可能因减震不足导致关节压力增大。所以要正确认识足弓。

如何选择适合的鞋子?

通用原则

• 合脚性:脚趾前留1cm空间,鞋宽不挤压足弓或脚掌。

• 支撑性:后跟杯稳固,给予后足稳定,防止跟骨过度内/外翻。

• 灵活性:前掌易弯曲,但鞋底中部(足弓处)有一定抗扭转性。

不同年龄段选鞋建议

婴儿期(0-1岁)

• 足弓特点:足弓被脂肪组织覆盖,呈现“假性扁平足”状态,此时足部骨骼以软骨为主,尚未形成明显弓形结构。

• 选鞋建议:

• 光脚为主,促进足底神经发育,增强抓地感;

• 穿柔软透气的袜子或软底学步鞋(如纯棉、皮革材质);

• 鞋底可对折,无足弓支撑(避免干扰自然发育)。

幼儿期(1-3岁)

• 足弓特点:开始站立和行走,足部肌肉、韧带和骨骼逐渐适应承重,足弓初步显现但仍较平。

• 选鞋建议:

• 轻便、灵活,鞋底厚度<5mm,前掌易弯曲(模拟赤足感);

• 给脚趾充足活动空间(避免尖头鞋);

• 后跟加固,轻微硬度支撑后足,防止跟骨过度内外翻;

• 避免“矫正鞋”,除非医生建议,否则无需特殊足弓支撑。

学龄前(3-6岁)

• 足弓特点:此阶段是孩子足部成长、足弓形成的关键期,肌肉力量增强,步态趋于稳定,但部分儿童仍可能呈现轻度扁平足。孩子站立、走路习惯,甚至穿的鞋子都可能影响足弓的形成,需要特别注意!

• 选鞋建议:

• 适度支撑,贴合自然足弓曲线;

• 防滑耐磨底,足底不要太高,后跟要有支撑包裹;

• 前掌易弯曲,但鞋底中部(足弓处)有一定抗扭转性适应跑跳活动(如橡胶底,抗拧转的测试方法,一手握住鞋跟一手握住鞋尖双手合力拧鞋子,看鞋子中间变形的程度);

• 定期换鞋,每3-4个月检查是否合脚(儿童脚长每年增长约1cm)。

学龄期及青少年(6岁-12岁)

• 足弓特点:足弓基本成型,儿童足部骨骼发育渐渐成熟,足弓形态慢慢由发展期向稳定期靠拢,掌纹增多,稳定性好;有足弓明显塌陷或足踝部经常疼痛需要尽早干预。

• 选鞋建议(分类型选择):

• 正常足弓:选择中等缓震、后跟杯稳固,给予后足稳定,防止跟骨过度内/外翻;前掌易弯曲,但鞋底中部(足弓处)有一定抗扭转性(如普通运动鞋)。

• 扁平足:优先选择后跟杯稳固且比较深、内侧有轻微凸起支撑/前掌易弯曲,但鞋底中部(足弓处)有一定抗扭转性(如稳定型跑鞋),前掌易弯曲,鞋面包裹性好。

• 高足弓:选择缓震性强、鞋底柔软(如气垫鞋),分散足底压力。

13岁以上

• 足弓特点:足形态发育完全成熟,足弓形成,但此阶段需要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所造成外伤和病变。

• 选鞋建议:

• 基本同成年人,可以根据不同的足弓形态,舒适程度以及运动特点进行选择,不同运动选鞋在这里不做建议。

• 正常足弓:基本与6岁-12岁一致。

• 扁平足:基本与6岁-12岁一致,但后跟杯无特殊深度要求,前掌和鞋面包裹性也无特殊要求。

• 高足弓:基本与6岁-12岁一致,同时不能选择足弓过度支撑的鞋子。

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选择合适的鞋子,强化足部肌肉训练(如踮脚走、抓毛巾练习、短足训练等)可以帮助足弓发育。

常见选鞋误区

• 鞋底越软越好:过度柔软的鞋底缺乏支撑,可能加重扁平足风险。

• 过早穿矫正鞋:可能削弱足部肌肉自主发育能力。

• 二手鞋:旧鞋已适应他人脚型,可能影响步态。

定制鞋垫的适用情况

如果孩子已出现足弓情况差/足部疼痛的情况,排除遗传因素出现足弓问题、足部甚至下肢的疼痛等问题可以考虑矫正鞋垫。

定制鞋垫(矫形鞋垫)适用于以下情况:

• 结构性扁平足/高足弓:先天骨骼异常导致疼痛或步态问题。

• 运动损伤:如足底筋膜炎、胫骨应力综合征等,需分散压力。

• 长期疼痛:行走后足底、膝盖或腰背疼痛,保守治疗无效。

• 特殊疾病:糖尿病足、脑瘫等需个性化支撑。

根据孩子不同的足弓发育阶段选择合适的鞋子,让鞋子更好地帮助足弓发育,不给足弓发育拖后腿。

0-6岁是足弓发育的关键期,赤足行走、适度运动、多走柔软的自然表面像泥土、草坪、沙子等有助于足弓的良好发育。

适当频率的运动刺激,足踝、下肢合适的针对性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变足弓形态,助力足弓发育。

定制鞋垫仅用于医学指征,非必需不滥用。若有持续疼痛、步态异常、各种足弓问题,建议咨询康复科医生或足踝专科。

孩子足弓的形成发育其实也就短短7年,足弓成型后改变起来难度会比较大,最后建议各位家长重视足弓发育中孩子的崴脚、与诉说的足部疼痛,一起关注呵护足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