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影响全球超过2.8亿人,病因不明让治疗效果常不尽如人意。饮食或许是预防和管理抑郁症的有效途径,哈佛大学研究显示地中海式饮食能让抑郁症风险降低近35%,同时减少情绪症状。
虽然这些发现背后的特定食物群还不明确,但近期研究指出,橙子、葡萄柚等柑橘类水果,和较低的抑郁症风险相关。
哈佛医学院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了题为“F. prausnitzii potentially modul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itrus intake and depression”的研究。这项研究整合了参与者数十年的详细饮食和抑郁症信息,以及宏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宏转录组学和宿主基因表达数据,是首次深入探讨肠道微生物群如何影响饮食-抑郁症关系的研究之一。
研究发现,摄入柑橘及其成分和较低的抑郁风险相关,还会改变15种肠道微生物物种的丰度,包括普拉梭菌的富集。反过来,抑郁症患者中,普拉梭菌及其代谢通路S-腺苷-L-甲硫氨酸(SAM)循环的丰度较低。进一步探究因果关系发现,普拉梭菌的SAM生成减少,可能会降低与5-羟色胺和多巴胺合成相关的肠道单胺氧化酶A基因的表达。
这项研究分析了超过32427名参与者的柑橘消费、肠道微生物群与抑郁症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前瞻性研究了长期摄入柑橘与抑郁症及肠道微生物种类丰富度的关系,也探讨了这些微生物及其代谢潜力与抑郁症的关联。
为探究柑橘中哪些成分可能有抗抑郁作用,研究人员先分析了所有可用微量营养素与柑橘摄入量的相关性,筛选出相关性中等或较高的成分,最终确定了生物黄酮A、福尔莫诺宁、呋喃香豆素、柚皮苷、总黄酮酮、橙皮苷、维生素C(不包括补充剂)和木犀草素。
这些成分中,只有存在于柑橘皮和果汁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柚皮苷和福尔莫诺宁,与抑郁症有关联。相比之下,维生素C的摄入量和抑郁症没有明显关联。
研究人员还评估了柑橘摄入量与肠道微生物种类丰富度的前瞻性关系,处理808个粪便宏基因组后,在所有参与者中鉴定出144种微生物。研究发现,柑橘摄入量在粪便收集前两年的评估中,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有轻微但显著的影响。通过多变量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测试,确定了15种与柑橘摄入量相关的微生物物种,其中11种呈正相关,4种呈负相关。
正如预期,柑橘摄入量与多种丰富的膳食纤维代谢物和短链脂肪酸生产者呈正相关,包括粪肠球菌、短梭菌和长双歧杆菌。另一方面,柑橘消费量与肠道内酸性乳杆菌、粪便拟杆菌和梅尔氏副拟杆菌的存在呈负相关。
研究人员还探究了柑橘摄入中微量营养素与上述15种肠道微生物的潜在关系,发现黄酮类化合物中的生物查宁A、福莫诺宁、柚皮苷、橙皮苷和木犀草素,与肠道酸杆菌和梅尔氏拟杆菌的丰度呈负相关。先前研究也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可能在减轻抑郁方面发挥作用。因此,作为柑橘果实中的重要微量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可能对肠道微生物群产生显著影响。
两项独立队列研究均发现,柑橘摄入量与普拉梭菌丰度增加有关,而普拉梭菌丰度增加又与较低的抑郁症风险相关。这一发现支持了饮食干预可缓解或预防抑郁症症状的观点,也为抑郁症治疗和生物标志物开发提供了新方向。